連平縣大湖鎮黨委抓實主題教育 推動鄉村振興 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2018年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連平站)”“首屆蓮藕文化旅游節暨四季花海開園活動”“大湖寨千人宴”“盤石家宴”……近兩年,連平縣大湖鎮舉辦的各類活動屢見報端,一個原本籍籍無名的小鎮,成了名副其實的“網紅”打卡鎮。而這也正是大湖鎮把主題教育融入產業發展、為民服務的重要成效體現。
自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開展以來,大湖鎮黨委持續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學原著、悟原理的同時,要求鎮村干部到掛點鄉村走訪調研,圍繞如何將大湖鎮的“綠色資源轉化為美麗經濟,走‘紅色+生態’農旅融合發展道路,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重點工作,著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以黨建引領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
黨員干部帶頭清理鎮街衛生死角。
推行主題教育 引領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
據了解,連平縣大湖鎮既是欠發達的粵北山區,又是生態發展區,雖有著良好生態環境和豐厚歷史文化底蘊,但缺少特色和亮點,知名度、美譽度不高,綠色資源轉化為美麗經濟能力不強。
為改變上述困局,大湖鎮帶著問題學、結合實際查、找準差距改,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與基層黨建工作緊密結合,通過推行“一網式”黨建整體布局,讓基層黨組織深入群眾進行調研工作,最終決定以發展鄉村旅游為突破口,積極引導村民以出租的方式將土地經營權集中流轉到村委會,將分散經營土地轉化為集中規模經營的土地,利用“行政+市場”的模式,將大湖寨周邊100畝土地打造四季花海、“千人宴”等特色農旅品牌。讓群眾不僅可以獲得土地租金,還可以從旅游勞務收入以及扶貧集市土特產售賣收入等獲得收益,使村民從旁觀者變成了旅游產業參與者、經營者。通過上述嘗試,大湖鎮鎮容鎮貌不僅煥然一新,還實現了資源變資產,村民變“股民”的變化。據了解,2018年,大湖鎮的觀光旅游人數已超10萬人次,農產品銷售、餐飲等旅游總收入突破500萬元。自2019年10月首屆蓮藕文化旅游節暨四季花海開園活動舉辦以來,單10月份游客量已達15萬人次,帶動愛心扶貧集市農產品銷售近50萬元,周邊村莊旅游經濟收入逾750萬元,客流量和旅游總收入較去年增加50%。“我在花海旁邊賣一些農產品,賺了不少錢。另外我還通過把土地租給村子搞油菜花田來獲得收入,今年收入一萬多元,比去年前年都高。”連平縣大湖鎮湖東村村民王慶云高興地告訴記者。
不忘初心 立足解決群眾煩心事
為了順利推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讓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大湖鎮深知必須贏得群眾信任和支持,準確地了解群眾的所思所盼。具體到主題教育中來,就是黨員干部必須走出辦公室,深入基層一線,立足于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為此,多年來他們持續開展“周一衛生奉獻日”“美麗庭院”創建等志愿服務活動,并推動了街鎮長年雨季積水嚴重、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無序等難題的解決,群眾對黨支部的滿意度、信任感大大提升。連平縣大湖鎮盤石村村民曾衍祥對記者說:“主任做,村干部也做,我們也跟著來做,雞鴨屎、垃圾都是他們扛、搬,我看了也會自覺上去搭把手,把周邊衛生搞好了,客人愿意來了,大家的腰包鼓起來,這些實在的利好也讓大家對村干部更信任。真是很感謝村干部幫了我們。”
大湖鎮委書記鄧彬斌說,連平縣大湖鎮通過將主題教育和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相結合,將實實在在的學習成效和調研成果轉變成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切實解決群眾心中所盼的痛點、難點問題。通過充分挖掘閑置資源的新用途、新價值,讓它們能夠重新煥發生機,在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增加農民收入,扎實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動能。“接下來,大湖會繼續認真落實基層黨支部‘五個一’要求,在扎實做好支部書記上黨課、主題黨日活動等規定動作的同時,結合農村實際推出‘田間課堂’‘微課堂’‘微宣講’等,確保學習教育全覆蓋,并以此為動力,繼續推行農村資源資產化,從而實現鄉村振興,為河源建設‘示范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作出大湖貢獻!”
本報記者 劉世銘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初秋時節,河源綠意不減,義務植樹基地和桑梓林青年林等主題林內樹木蔥蘢,展現出別樣的生命力;在廣東萬綠湖國家濕地公園九里湖綠美廣東生態示范區,無葉美冠蘭、翠金鵑等珍稀野生動植物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