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聞網由河源晚報社主辦!新聞網旗下: 在線數字報 | 新少年
          當前位置:河源新聞網 >> 新聞 > 專題專欄 > 警察故事 > 閱讀新聞

          我市加強文化陣地建設,推動文化繁榮 把幸福生活送進千家萬戶

          夜幕落下,河源的公共廣場、各地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熱鬧非凡,寬敞的室外聚集了跳起廣場舞的群眾舞蹈演員;在周末或節日節點,市文化廣場、客家文化公園也會舉辦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晚會……

          近年來,隨著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與日俱增,我市加大整合全市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力度,加強文化陣地建設,基本構建市、縣、鎮、村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緊緊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圍繞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著力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文化惠民工程覆蓋面實用性,著力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廣大農民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組織送戲下鄉惠民演出。

          文化生活從“單一性”到“多元化”

          出生在上世紀70年代的潘永光回憶,童年時光,老河源縣幾乎沒有公共文化設施,直到上世紀80年代后,才有了青少年文化宮。據他介紹,在當時,青少年文化宮設施簡陋,僅有露天的溜冰場、桌球室、籃球場以及游戲室。2015年,源城區青少年文化宮由公益二類升級為公益一類,此前的青少年文化宮已經完成了從“娛樂休閑”到“文化培訓”的轉型。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遍布在河源街頭的書報亭、租書店成了市民讀者常去的地方,在潘永光的記憶中,在當時書籍還是比較稀有的東西,租書要先交納10塊錢的押金,一本書一天0.2元的租金,這對于他們而言已經算是一筆比較大的支出。直到1993年,河源市圖書館才成立,這就是市民口中的市圖書館老館。潘永光說,之后公共圖書館建成后,辦理借書證也需要收費。

          上世紀90年代初,鐳射電影場、KTV的“火”開始在河源熊熊燃燒;而在上世紀90年代末,網吧開始興起,至2003、2004年間瘋狂擴張,達到最盛。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斷豐富起來,隨著電腦、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普及,如今,不管是書報亭、租書店等都逐步退出歷史舞臺。

          2016年12月28日,河源市圖書館新館開館。這是一座集藏書、圖書借閱、圖書情報、科技信息、圖片展覽于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圖書館,是河源一張新的城市文化名片。如今,讀者們只需攜帶身份證就可免費辦理借書證,享受閱讀帶來的快樂。除了圖書館,河源的恐龍博物館、文化館、體育館、美術館等場所,更是從多元角度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

          群眾出門就能享受文化大餐

          從一書難求,到推廣全民閱讀;從一年難得看上幾回露天電影,到隨意進入酷炫的巨幕影廳觀影;從專業演出,到百姓大舞臺;從買票逛公園,到免費參觀展覽……走過70年,我市各項文化事業得到全面發展,公共文化設施的興建完善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奠定了基礎,異彩紛呈的文化活動惠及基層百姓,如春雨般滋潤著百姓心田。


          河源市圖書館。

          據統計,目前,全市建有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7個(其中一級館3個、二級館1個);文化館7個(其中一級館2個、二級館1個);博物館7個(其中二級館1個);美術館2個、科技館3個、青少年宮7個、星光老年之家33個;廣播電視臺6家,出版報紙兩種,國有文藝院團6個。全市建有鄉鎮(街道)文化站100個(其中特級站3個、一級站6個、二級站42個、三級站49個);建成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1433個,初步形成了覆蓋市、縣、鎮、村四級的城市“十分鐘文化圈”、農村“十里文化圈”公共文化服務網絡。

          同時,我市還依托革命舊址、名人故居等文物保護單位,打造了一批特色文化場館并免費對外開放;建成桃花水母大劇院、萬綠湖客家風情館等民辦文化場館以及一批城市書吧、文化驛站。目前,我市每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1160平方米。

          經過多年的建設和不斷完善,我市全面實施市“四館”(市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社會化運營改革,以“政府主導+購買服務”為主要模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市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已經成為展示我市文化形象的重要窗口和市民群眾文化消遣的重要陣地。

          文藝作品創作取得豐碩成果

          文藝創作成果,最能直接反映一個地區文化水平、文化氛圍的軟實力。僅2018年,我市組織開展全市優秀美術作品征集,6件作品入選省第十三屆藝術節美術展覽,1件獲得銀獎。選送5個節目參加廣東省第七屆音樂舞蹈花會獲得“1銀4銅”。花朝小戲作品《小偷》入選省群眾戲劇曲藝花會,歌曲《飲燈酒》獲廣東省2017年度群眾文藝作品評選三等獎。“風雅頌”第四屆廣東省朗誦大賽總決賽獲得“2金3銀”。廣場舞蹈《最美山歌獻給你》參加廣東省廣場舞集中展演獲“十佳”稱號。地方小戲《村官上任》《墻頭記》《過渡》進農村巡演。

          在文藝作品多點開花的前提下,我市還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2018年,河源開展各類公益性惠民文化活動1000余場次,完成農村公益電影放映15012場,同時舉辦了河源首屆忠信花燈民俗節、河源市第四屆客家山歌擂臺邀請賽、河源市第七屆電視廣場舞大賽,深入開展“大美河源·百姓舞臺”文藝展演活動共33場等等。

          建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

          當前,全市擁有不可移動文物2688處,其中不可移動革命文物131處;可移動文物12306件、化石標本4466套。近些年,市縣兩級財政投入大筆資金,保護修繕了一批文化遺址,傳承發展了一批“非遺”項目。目前,我市有國保單位1處(龜峰塔),省保單位22處;國家級“非遺”項目兩項(忠信花燈、紫金花朝戲),省級“非遺”項目17項。佗城古城、林寨古村、南嶺德先樓、太平古街等一批古遺址、古村落、古民居、古街區得到有效保護開發,蘇區革命遺址群、阮嘯仙故居、閩粵贛邊五興龍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等一大批紅色革命遺址得到全面保護利用。東源縣雙江鎮寨子村,連平縣太湖鎮、繡緞鎮關爺埂,和平縣青州鎮茶亭塅“三段”粵贛古驛道全面修復并對外開放。另外,全市還建立“非遺”傳習基地16個。

          本報記者 吳奕鎮



          相關熱詞搜索:加強文化 幸福生活


          上一篇:林濤到連平縣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調研
          下一篇:全市科技創新大會召開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更多 >>

          熱度排行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案例展示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台湾三级香港三级经典三在线| 亚洲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猛男狂搡美女免费| 午夜影院在线视频| 久久无码无码久久综合综合 | 免费一级毛片无毒不卡| 激情综合网五月| 亚洲蜜芽在线精品一区|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亚洲欧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果冻传媒91制片厂| 亚洲三级在线播放| 日韩aⅴ人妻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精品二区99|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第一页| 好看的中文字幕在线| www天堂在线| 国产高清一级片| 51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实拍在线| 草莓视频网站下载| 国产99视频精品草莓免视看| 看一级毛片**直播在线|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精品|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极品| 亚洲伊人久久网| 日本三级在线观看免费| 丰满少妇人妻HD高清大乳在线| 好男人www社区| XXX2高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国色综合久久| 青青草国产免费久久久下载| 国产三级手机在线| 真实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亚洲高清在线mv|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mv视频8|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小妇人电影中文在线观看| a级片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