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河源市中心血站 零距離了解血液
本報訊 記者 蘇遠龍 人體有多少血液,一次可以獻多少血,為什么有的血被稱為“熊貓血”?近日,來自市、縣區的公益組織代表和新聞媒體記者代表帶著有關血液的“十萬個為什么”,走進河源市中心血站,零距離了解血液的采集、檢測、制備、儲存和發放全過程。
當日上午,在實驗室,大家了解了血液的檢測項目,血液合格的檢測標準,核酸檢測的重要性和意義。河源市中心血站站長黃璐詳細地向大家介紹了每袋血要經過所有“體檢”。先進的儀器設備、規范的操作、有序的流程,讓代表們驚嘆不已。
大家還在新大樓二樓獻血大廳就此次活動交流了感受,并提出日常容易碰到的獻血、輸血及免費用血等問題。“通過這次零距離參觀,讓我們學到了不少知識,真沒想到,制成一袋救人的血液竟要經過這么多環節。”河源好人聯合會志愿者代表表示,以前自己也獻過血,但不知道獻的血要經過這么多環節才能輸入病人的身體。通過血站開放日活動,更加清楚地知道了血液的采集、制備、檢驗、儲存和發放流程。
黃璐告訴記者,近幾年來,我市的臨床用血需求大幅增長,希望廣大市民積極參與無償獻血。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