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幸福和諧新河源
全面推進全域旅游示范市創建
閱讀提示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旅游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市致 力把旅游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加快推進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旅游向全域旅游 的轉變,努力打造河源獨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省級旅游度假區巴伐利亞莊園一角。本報記者 陳仕平 攝
作為旅游城市的河源,在新時代、新形勢下有了新的發展方向。“大力發展生態健康休閑 旅游業,扎實推進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市,推進‘旅游+’跨界融合”是在新時代、新形勢下對 旅游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標。連日來,記者采訪與旅游行業息息相關的對象,其中不乏有 旅游企業代表、導游等,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對我市如何推動旅游業發展提出了看法。
陳仰天:
以“龍頭”帶動全市旅游 產業發展
作為長期奔赴在旅游行業一線、 推動鄉村旅游發展的陳仰天表示,隨 著打造嶺南健康休閑旅游名城的推 進,我市的旅游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不斷提升,特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 鄉村振興戰略的理念,再一次為河源 的經濟發展吹響號角。
陳仰天認為,河源擁有豐厚的旅 游資源,為使我市旅游產業形成規模 發展,建議全市旅游一盤棋,以“萬綠 湖”這面大旗為龍頭,各縣區緊密牽 引、互聯共享,共建具有河源特色的全 域旅游發展之路。如各地將景點命名 為“萬綠湖·xx 景區”的形式,以龍頭 帶動全域旅游的快速發展。
陳健萍:
整合生態優勢資源
陳健萍是我市一家旅行社的負責 人,她認為,發展全域旅游和鄉村旅游 對于河源而言是一個好契機。河源除 了具備有一線城市不具備的部分可開 發資源外,也有豐厚的自然生態資源。
“鄉村旅游要全力推動,那就要總 體規劃形成規模,這個時間段至少要 幾年”,陳健萍說,如今一線大城市的 品牌景區以人造景區為主,而以生態 旅游為主題的鄉村游、親子游受到越 來越多大城市游客的青睞。未來鄉村 游、民宿等這些產品將會受到更多人 的喜愛,所以河源應該借助這樣的契 機,先把各縣區的生態資源整合盤活, 再規劃發展的思路和方法。
陳羽:
加大休閑健康旅游業投入
“河源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自 然旅游資源豐富,以萬綠湖為中心的 旅游資源也非常受歡迎”,作為旅游企 業負責旅游線路設計工作的陳羽說, 目前我市部分旅游企業已經開始往萬 綠湖附近的村莊設計旅游線路,附近 也開始建起了很多特色民宿。河源春 季賞花,夏季漂流,秋冬季泡溫泉,她 認為,我市旅游部門及旅行社可以大 力宣傳,特別是可借助豐富自然資源 及紅色教育基地,大力推廣鄉村旅游 及紅色旅游等。
另外,陳羽也提到,河源旅游從業 人員也要提高服務意識,例如酒店、餐 廳、旅游景區、包括導游等,都需要多 參加一些正規培訓,個別景區可增加 更加人性化的公共設施,從多方面提 升河源全域旅游的發展。
記者手記:
全域旅游需要特色與創意元素
眾所周知,河源生態旅游資源多, 但也不集中。隨著新農村建設的快速 推進,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這些生態資 源的利用,鄉村旅游也開始遍地開花。 但這些旅游質量卻參差不齊,就拿鄉村 “家庭式溫泉”來說,利用方式大致相 同,沒有新意。如何突出特色與創意, 成了旅游部門和旅游企業思考的問題。
鄉村旅游可以說是全域旅游的一 個分支,看似簡單的字眼,但背后卻蘊 含著大學問。用什么吸引游客到鄉 村、到了鄉村該玩些什么、如何保證還 有回頭客,這些方方面面都需要去深 思。記者認為,鄉村旅游甚至是全域 旅游都需要人才的注入,以文化創意 人才隊伍充分挖掘文化元素,適當嫁 接其他文化,打造鄉村文化旅游平臺, 形成本地特色及創意。
本報記者 吳奕鎮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