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新區召開工作大會,研究部署今后全區重點工作 全力打造未來城市發展核心
本報訊 記者 楊容 特約記者 黃曉明 12日,江東新區工作大會召開,提出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攬全局,全力打造河源未來城市發展核心,為把河源建設成為全省綠色發展的示范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排頭兵,走出生態河源、現代河源相得益彰的發展新路而努力奮斗。
打造“三點三帶四組團”戰略發展布局
大會提出,要圍繞市委賦予江東新區“河源未來城市發展核心”的戰略定位,主動對接“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以全域協同發展理念,科學謀劃打造“三點三帶四組團”戰略發展布局,為全省構建區域發展新格局提供新區樣板。
依托高鐵站、航運碼頭、通用機場等三個交通樞紐,發展“三點”(TOD城市綜合體,保稅物流中心,航空航天產業城);立足東江航道、東部豐富生態資源等資源稟賦,建設東江東岸產業帶、沿主干道網產業帶、綠色生態產業帶;全域協同發展,以城東街道為主陣地打造城市功能組團,以臨江鎮為主陣地打造高鐵新城組團,以新區產業轉移工業園為主陣地打造新興產業組團,以古竹鎮為主陣地打造特色產業組團。
完善交通網絡,暢通內外聯通“血管”
交通是一座城市的血管,大會提出,要發揮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先導作用,全力推進河源通用機場、東江航道古竹港區碼頭建設,全力配合推進贛深高鐵、國道G205改線建設,積極對接廣河客專、惠河城軌、河惠深、河惠汕高速規劃實施,構建“空鐵公水”四位一體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暢通外聯“動脈血管”,全面融入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
加快推進東環路升級改造,盡快啟動臨古大道、省道S230線工程和雙下路跨江橋建設前期工作,全力推進“云軌”“云巴”等軌道交通和東江東路、省道S242降坡工程,拓展與中心城區其他組團的內聯“靜脈血管”;大力推進重點經濟網絡線路、縣鄉道公路、自然村道路硬底化工程和未通客車行政村路面拓寬及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實現公交到村,疏通循環“毛細血管”。
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強化項目謀劃
江東新區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提升發展能級的“主抓手”“主引擎”,全力以赴抓環境打造、抓生產服務、抓問題協調、抓要素保障,促使項目快建設、快突破、快推進。大會要求,要全力推進在建項目建設進度,進一步擴大有效投資額。重點加快“6·29”“9·28”集中動工投產的20個項目建設,跟進落實系列經貿活動后續,謀劃好今年12月和明年“5·20”經貿活動。抓緊謀劃高鐵新城、紫金橋頭片區、勝利橋頭商業中心、總部經濟區、鳳凰嶺綜合開發項目、古竹舊城鎮改造等項目,做大做實做優項目庫,為持續增強新區經濟發展后勁打好基礎。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
大會提出,環境是新區的核心競爭力,要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正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促進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實現在高水平保護下高質量發展。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生態保護和修復;加快補齊環境保護短板,重點推進鎮村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加快古竹污水處理廠和產業園區北片區污水處理廠動工建成,推動農村生活污水整治項目實施。
江東新區要加快編制環保準入負面清單,把“生態+”理念融入產業發展全過程,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加快構建綠色工業、綠色服務業、綠色農業三業融合發展的綠色產業體系。推動現有產業和園區優化調整、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積極創建綠色循環生態園區示范區;重點發展休閑旅游、健康養生、山地旅游、文體娛樂、生態觀光等綠色服務業;集中連片發展特色優勢農業,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做強做大萬畝荔枝長廊、葡萄園等特色農業項目。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翠涌九連共富路,春風點化萬竿斜。”地處九連山腹地的和平縣上陵鎮翠山村,峰戀疊嶂,一望無際的毛竹沿著山坡起伏,似碧海綿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