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秸桿焚燒仍是典型問題
本報訊 記者 謝素嬋 通訊員 黃佑添 張勇波 日前,市大氣辦通 報了2017年大氣環境綜合整治“百日行動”情況。自今年大氣環境綜合整治“百日行動”開展以來,我市大氣污染綜合整治“百日行動”進展順利,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共巡查督察發現大氣污染問題179宗,垃圾秸稈露天焚燒仍為較典型的污染大氣問題,占比91%。
巡查督查:
發現垃圾秸稈露天焚燒163宗
在巡查督查方面,巡查督察小 組每日對我市中心城區不同片區 落實工作情況進行巡查督查并及 時發送有關情況至微信群,多數部 門收到信息后能迅速依法處理,同 時將治理效果及時反饋至微信 群。目前共巡查督查發現大氣污 染問題179宗,其中垃圾秸稈露天 焚燒163宗(源城區148 宗、東源縣 9 宗、江東新區6 宗)、道路揚塵污 染1宗,工業污染2宗,機動車冒黑 煙1宗,施工揚塵污染12宗。垃圾 秸稈露天焚燒仍為較典型的污染 大氣問題,占比91%,主要集中在 源城區范圍,市大氣辦已印發通 知,督促源城區加大整改力度。
工業減排:
7臺鍋爐已辦理注銷手續
在工業減排方面,目前,深能 合和電力(河源)有限公司一期1、 2號機組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穩定 達到燃氣輪機組排放限值。水泥 行業脫硝工程正常運行,綜合脫硝 效率均達到60%以上;玻璃行業脫 硫、脫硝工程正常運行,脫硫效率 達到80%以上,脫硝效率達到60% 以上。在高污染燃料禁燃區需淘 汰的14 臺鍋爐中,有7 臺已辦理 注銷手續,1臺鍋爐已停產,3臺已 動工實施改造,1 臺已簽訂供氣合 同,2臺未動工;現場檢查企業鍋爐 廢氣治理設施正常運轉,未發現異 常情況。
環境監管:
關閉“小散亂污”企業46家
在環境監管方面,自“百日行 動”開展以來,全市環保系統共出 動執法人員234人次,重點檢查了 涉氣企業137 家;集中整治“小散 亂污”企業,目前已關閉“小散亂 污”企業46 家,停產21 家,整治1 家,完成53%。同時,加強揮發性 有機物治理,組織省重點揮發性有 機物監管企業開展“一企一策”改 造,并對新、改、擴建排放揮發性有 機物的項目審批進行嚴格把關。 目前,全市范圍內12 家省重點監 管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企業中有兩 家企業“一企一策”方案通過專家 評審,有5 家企業已更新廢氣治理 設施,有5 家企業已停產或拆除有 關設備。
燃煤控制:
對煤炭產品進行抽查
在做好燃煤控制方面,我市嚴 格執行產業政策有關規定,嚴格耗 煤項目審批,控制新增煤炭消費, 組織對我市轄區內火電廠、陶瓷 廠、水泥廠、鋼鐵廠等企業所用的 煤炭產品進行了今年第一批次抽 查工作,共抽查28 家企業28 個批 次燃煤產品。其中有6 批次樣品 硫含量超標,兩批次屬中高鉛煤, 26 批次屬煙煤。接下來,將對耗 煤項目進行嚴格的審批,積極推廣 清潔能源使用,嚴格要求各用煤企 業把好燃煤質量進廠關。
揚塵管控:
市區主干道每天沖灑4次以上
為做好揚塵管控工作,市住建 局加強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監督巡 查,督促各建筑工地落實揚塵治理 “6 個100%”工作要求。市城管局 目前有灑水車、高壓沖洗車10 輛, 洗掃車12 輛積極做好道路清洗工 作,市區主干道區每天沖、灑4 次 以上,全面實行機械化清掃,各縣 對縣城的主干道路灑水每天至少 兩次。市城監大隊配備4 名工作 人員負責露天焚燒垃圾秸稈整治 工作,把制止查處焚燒垃圾列為重 要工作。
機動車尾氣:
前10月淘汰黃標車1450輛
日前,市公安局交警大隊印發 《關于加強宣傳小型汽油類黃標 車“黃轉綠”業務的通知》,全力促 進黃標車淘汰工作任務。2017 年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35 輛小 型汽油黃標車進行“黃轉綠”技術 改造。同時,部署開展黃標車整 治專項活動,每周不少于兩次以 上開展整治黃標車專項行動。 利用“ 黃標車”電子抓拍系統對 闖限黃標車進行抓拍,2017 年 1-10 月份共抓拍闖限黃標車 10535 車次,根據《道路交通法》 對闖限黃標車罰200 元,扣3 分; 2017 年1-10 月全市完成黃標車 淘汰共1450 輛,完成省下達任務 的36.7%。
問題建議:
建立防治長效管理機制
雖然自“百日行動”開展以來 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對大 氣環境整治工作重視程度不夠, 垃圾秸稈露天焚燒問題突出等問 題。為進一步做好我市大氣環境 整治工作,市大氣辦建議各相關 部門,要建立大氣污染防治長效 管理機制,加大揚塵污染治理力 度,加強露天焚燒整治,加強餐飲 油煙行業治理,進一步強化機動 車污染防治。同時,繼續做好大 氣污染防治宣傳工作,提高群眾 認知,合力打贏大氣環境綜合整 治攻堅戰,實現環境空氣質量的 鞏固提升。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