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登山時發現恐龍蛋化石 我市相關部門將協調各方資源保護好化石
在老城區一座不起眼的小山,被人工開鑿了一條上山的便道,就在這條上山便道的臺階上,施工工人意外“鑿”出一窩恐龍蛋化石。由于施工工人不認識也不會辨別恐龍蛋化石,所以這窩蛋就一直暴露在陽光和雨水中,直到一位登山散步的市民經過此處才意外發現它們。8 月11 日,河源市國土資源局在接到線報后,迅速組織相關專業工作人員前往現場勘查核實,協同各方資源共同保護這窩裸露的恐龍蛋化石。
市國土局工作人員在恐龍蛋化石發現現場進行勘查。
公園山坡發現恐龍蛋化石
8 月11 日下午,本報記者跟隨由市國土局恐保處、執法監察支隊、勘查與環境科共同組成的一支隊伍前往發現恐龍蛋化石的地點。該地點位于今年下半年才規劃新建的南湖公園,公園內的山坡上被鑿出一條約1 公里長的環山便道,越過上山便道來到另一頭的下山便道處,可以清楚地看見數枚外露的恐龍蛋化石鑲嵌在紅砂巖層里。
記者看到,外露的這窩恐龍蛋化石外殼表皮已在開鑿時被損傷,隨行的市國土局工作人員經過仔細甄別后表示,這的確是恐龍蛋化石,外露的一共有5 枚,破損得比較厲害,但是不排除在這窩外露的恐龍蛋化石下面,可能埋藏著數量更多的恐龍蛋化石。經工作人員測量,這窩“恐龍蛋”,約有5 枚呈窩狀外露,鑲嵌在一處鑿好的紅砂巖層便道上,平均個體直徑在10-12 厘米之間,均為圓形蛋。隨后,工作人員就開始聯系此處的業主和施工單位,實行搶救性保護,避免對化石造成二次損壞。
專家建議可進行原地保護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強博士獲悉此事后表示,如果在公園內發現的恐龍蛋化石數量較多的話,當地政府部門應該及時采取搶救性保護發掘措施。如果在公園內發現的“恐龍蛋”數量相對較少,可采用在公園原地保護的措施,在被發現“恐龍蛋”的便道上用玻璃罩、膠水等措施封固,并在附近加裝紅外線監控器做好防盜防范工作,這樣一來可以讓外露的“恐龍蛋”得到較好的保護,免遭風化和雨水侵蝕;二來可以讓前來公園休閑游玩的當地市民和外地游客“大開眼界”,讓群眾實地感受到河源“恐龍蛋”的形狀、數量和特色;三是可以為規劃新建的開放性公園增加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市國土局恐保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在公園野外發現的恐龍蛋化石,他們將會做好防盜工作。據了解,在現場勘查核實結束后,該負責人已與公園業主單位聯系,并發出《協助管理通知》,要求對發現恐龍蛋化石的地點暫停施工,避免再次造成化石的損壞。接下來,市國土局恐保處將組織專家前往調研,根據具體情況制定有效的保護方案和措施。
本報記者 鄒力 文/圖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