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棟廠房到10棟廠房 —記納稅信用“紅榜”企業河源合隆制衣有限公司
閱讀提示:
“噠、噠、噠……”,車間內,車工們的眼睛緊緊地盯著縫紉機,手指上的動作麻利而熟練,他們操作的每一個工序,都會通過EF 智能系統自動計件,顯示在工作桌上方的智能計件屏幕。
這是市高新區合隆制衣有限公司,該公司深耕河源11 年,從原來1 棟廠房擴展到如今10 棟,誠信經營,依法納稅,是該公司發展的根基。作為我市 2016 年度納稅信用“紅榜”企業,合隆制衣實至名歸。
誠信經營,企業從“一”到“十”
2006 年10 月,我市采取了政府扶持、社會資助、貧困村籌資等方式,在市高新區建立水庫移民扶貧工業園,統一建設廠房出租,在這樣的歷史機遇下,合隆制衣有限公司作為當時我市唯一一家外貿企業,以“1 棟廠房”的方式走進河源。
由11 年前的1 棟廠房,到如今的 10 棟,這塊從水庫移民生產就業基地租下的地,每個月要上交租金達60 萬元左右,這筆錢則用于改善水庫移民的生活質量。
11 年來的誠信經營,讓合隆制衣發展壯大,現在,該公司不僅國內外均有實體專賣店,還設立了專門的電商運營部,通過天貓等平臺進行網上銷售。2015 年公司銷售收入11.4 億元,出口收入3.6 億元,出口地主要為歐美地區;2016 年公司銷售收入12.5 億元,出口收入4.16億元。
正是“誠信”二字,讓該公司在河源扎下深深的根。據了解,該公司現有員工1800 人左右,河源本地人占76%,其中,又有100 多人為水庫移民。像制衣廠這種勞動密集型的行業,“用工荒”問題嚴峻,然而,合隆制衣卻用“誠信”二字,留住了員工的心,在該公司工作兩年以上的員工目前達1086人。
“應聘時,說好上班時間8-10 個小時,從來沒有超過,說好的周末一天也沒少,工資從來沒有推遲,只有提前發。”43 歲的黃貴蘭是到合隆制衣工作的雙江鎮移民中的一員,2007 年從東莞回到河源的她,在該公司車間從事內衣捆碗工,一干就是10 年。“平均每個月大概有四五千元的工資,上個月我拿到了6000 多元。”說到這里,黃貴蘭表示很滿足,她對公司舉行的多元化員工活動也主動參加,在7 月13 日舉辦的員工技能大賽中,她還獲得了捆碗工序技能的第一名。
依法納稅,讓企業踏實向前邁
合隆制衣不但是行業的典范,還致力于成為依法納稅的楷模。企業的強大不僅在于盈利多少,更在于對社會的貢獻多少。因此,合隆制衣在經營活動中,自覺規范公司的納稅行為,認真遵守國家各項稅收法規,堅持依法合規經營;不斷加強基礎管理,強化內部控制,認真履行納稅義務,努力構建和諧的稅企關系。為了表彰公司在納稅方面的良好記錄,以及對稅收作出的貢獻,該公司連續5 年獲得市國家稅務局、市地方稅務局授予納稅信用等級“A級納稅人”榮譽稱號。
“政府對政策的把握度、理解度、包容度,對于企業的發展很重要。”合隆制衣相關負責人李俊向記者透露,在這點上,我市做得很好,特別是在稅務服務方面,稅務部門以納稅人需求為中心,為納稅人提供納稅咨詢、辦稅指南等服務;簡化辦稅流程,開辟綠色通道,全面推進“一窗式”服務。特別在獲得納稅信用等級“A 級納稅人”榮譽稱號后,合隆制衣在辦理稅務事項時享受到了稅務部門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企業發展環境更加寬松。
在今后的工作中,合隆制衣將繼續加強企業會計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納稅能力,跟著政策法規走,主動納稅,積極與稅務部門溝通,增強政企互信互助,維護納稅信用“A 級納稅人”的榮譽,并以此榮譽不斷激勵企業前進。
感言:
企業應將誠信經營放在首位,努力培育良好的誠信氛圍,樹立“依法納稅光榮、誠信納稅光榮”的觀念。同時,進一步把握市場經濟規律,抓住發展機遇,把企業做大做強,以更強的社會責任感,帶好頭,樹好榜樣,促使更多的企業恪守誠信,自覺依法納稅,為營造我市良好的依法誠信納稅社會氛圍作出更大的貢獻。
——李俊
本報記者 鄭婷影 蘇遠龍 實習生 吳齡 楊詩雨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