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精神伴隨一生 彭章乃盡職盡責服務好每一位患者
“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這是毛主席在《紀念白求恩》中的一段話,“這點精神”指的是白求恩同志那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近日,“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彭章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就是讀“老三篇”長大的,“白求恩”影響了他的一生。現年59 歲的他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從醫40 多年來,一直用其精湛的醫術,盡職盡責服務好每一位患者。
病人認可就是最大的收獲
1958 年12 月出生的彭章乃打從記事起,就喜歡背誦“老三篇”,即《為人民服務》《愚公移山》《紀念白求恩》。其中,加拿大人白求恩,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為中國人民的反法西斯侵略戰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的光輝事跡,更是深深感動了他。
受此影響,1977 年1 月,彭章乃也開始拿起聽診器,穿著白大褂,踏上從醫之路,先在紫金縣水墩鎮衛生院工作,后又調入紫金縣婦幼保健院工作,盡力為病人提供溫馨、優質的醫療服務。他說,從醫40 多年,最大的收獲就是病人對他的認可。談起接診過的病人,他也數不清到底有多少,然對于病人,他始終是盡心和負責的。這些年來,在病人因家庭經濟困難無法支付醫療費用時,他急患者之所急,向醫院領導申請減免費用,并帶頭捐款累計近10萬元,得到患者及家屬的高度評價。
干一行精一行
從2009年起,彭章乃任紫金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西醫師,兼任工會工作。他工作扎實細致,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享有很高的威信。他認為,要讓職工在工會這個“家”得到實惠,就要讓職工有困難時有人幫,感受到這個“家”的溫暖。在他的積極呼吁下,單位職工都積極參加“二次醫療保險”。在職工重病住院時,他與單位領導到處奔走,爭取社會募捐及各項資金累計逾10萬元,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受到職工的廣泛贊譽。2016 年,他被評為“河源市優秀工會工作者”。
紫金縣中壩鎮中心村因系孫中山入粵始祖開基地而聞名已久,然村級基礎設施落后問題一直存在。前些年,他被選派到該村開展扶貧工作。通過認真調研,根據該村基礎設施落后的現狀,彭章乃帶頭捐款,并積極發動外出鄉賢捐資,共籌集資金100 多萬元新建兩座橋梁,一舉解決了當地小學生上學和近千村民出行難的問題,為該村脫貧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本人被紫金縣委評為“扶貧工作優秀工作組長”。如今,中心村村民生活悄然發生著改變,當地村民表示扶貧工作隊的到來,讓村民生活越過越好。
本報記者 張濤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