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首次大面積正式運用無人機“上陣”遙感測量
本報訊 記者 鄭婷影 通訊員 吳淑芬 7 月中旬,我市已順利完成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春播農作物面積遙感測量工作,此次遙感測量樣本分布在我市五個縣的50 個村共 250 個地塊。在這次全國農業普查中,我市首次大面積正式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調查和北斗導航定位技術對農作物面積開展遙感測量。
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是我國“十三五” 時期開展的一次重要的國情國力調查,調查的方法和目的是利用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和無人機等高新技術,對抽中調查樣本對象村屯地塊農作物進行遙感測量,通過對遙感測量數據和影像的處理、提取等,及時準確地掌握全國各地農作物的播種面積和空間分布狀況。通過遙感測量調查有助于國家及時了解各地種植業的新變化、新發展,全面清查我國“三農”現狀和變化情況,可以為政府了解三農最新情況,制定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對科學制定三農政策、促進我國實現農業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市農作物面積遙感測量從6 月下旬開始,此次農業普查農作物遙感測量,共選取我市五個縣的50 個村共250 個地塊作為調查樣本。測量活動主要采用手持高精度PDA(掌上電腦)人工實地野外調查和無人機航拍影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數據采集,調查結果更加客觀和準確。其中,無人機航拍這一套高科技測量方式的應用是一種全新的嘗試。國家統計局河源調查隊技術人員介紹,此項技術主要是通過對影像的拼接、裁剪、處理、提取、分析等,直觀展現農作物種植情況的時空分布,計算農作物的種植面積,實現定時、定量、定位的精準監測,取得了真實客觀的種植面積數據。據了解,遙感調查主要通過衛星圖像、現代技術的衛星圖像和地理信息,通過科學辦法來抽取樣本。通過圖像就可辨認是哪些農作物,通過現代技術能夠把誤差降到最小,這將是今后農業統計調查的改革方向。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