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今年7月以后正式運行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
日前,我市出臺了《河源市網格化環境監管工作方案》(下稱《方案》)。《方案》明確,全市建設市、縣(區)兩級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有條件的鄉鎮(街道)率先建設三級網格。在今年7 月以后,全市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將正式運行,三級網格化監管,將拉起一張全市環境保護的大網。
市縣鄉分級網格監管
《方案》透露,市、縣(區)、鄉鎮(街道)結合轄區污染源分布、產業結構等特征確定重點監管對象,劃分監管登記,采取差別化環境監管措施。市政府作為責任主體,負責建立環境監管一級網格,將具體負責指導監督二、三級網格的建立、運行和責任人的履職,查處本級管轄的環境違法行為,按要求公開環境違法案件查處信息,并負責監督職能部門落實環境監管等。
各縣(區)政府(管委會)作為責任主體,負責建立環境監管二級網格,負責劃定轄區內的環境監管網格,明確監管區域、責任人員和監管頻次。《方案》要求轄區內的責任人員要及時開展日常巡查,掌握網格內排污企業分布情況,熟悉主要環境敏感區域和環境風險隱患點,對網格內企業做到生產工藝、污染物治理流程、污染物排放、環境風險環節“ 四個清楚”。針對轄區內畜禽水產養殖、農業面源、秸稈焚燒、垃圾焚燒、工業揚塵、河道污染物、油煙、商業噪聲、廣場舞噪聲等環境污染問題,要予以進行查處、監督和制止,督導屬地政府落實網格化監管措施。
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作為責任主體,負責建立環境監管三級網格,負責組織本單位和轄區內居民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對畜禽水產養殖、農業面源、秸稈焚燒、垃圾焚燒、河道污染物、油煙、廣場舞噪音等環境污染問題及時巡查、監督和制止。同時,在三級網格中推廣建立生態環境保護信息員制度,將基層護林員、國土資源村級執法監察信息員、村級環保信息員合為一體,形成監管合力。
19個部門分行業監管
據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實行“屬地管理與行業管理相結合,以屬地管理為主”和 “誰主管、誰負責”,“誰污染、誰治理”,“誰受益、誰擔責”,“誰破壞、誰恢復”的原則。市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環境保護直接實施監督管理,并對下級對口部門的環境保護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
《方案》中明確了與環境保護監督管理相關的部門,分別是環境保護、發展改革、經濟和信息化、監察、公安、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務、農牧、林業、城管、衛生和計生、工商、質監、安全監管、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海事、海關等19 個部門,各部門各司其職,共同做好環境保護監管工作。
網格運行及時報送
在運行上,《方案》指出,網格責任人員要對轄區內所有排污企業、生態環境、信訪案件、污染糾紛、環境安全隱患、違法建設項目、飲用水源地等定期進行巡查和監督,及時發現和制止環境違法行為,并向上級網格進行報告。尤其是鄉鎮一級網格主體要及時向上級報送巡查發現的異常情況,不得瞞報、遲報。在查處上,要及時責令整改環境問題,依法查處環境違法行為。上下級網格主體和成員間要信息互通,對環境違法行為問題的查處結果要及時反饋,并按要求進行公開。
在責任追究上,《方案》指出,要嚴格落實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的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對環境違法行為依法查處,涉嫌環境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嚴格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要求,健全網格化監管責任追究制度,科學合理界定追責情形與免責情形,對失職瀆職等行為依法依規實施問責。對發生較大以上突發環境事件的,要堅決追究有關領導和責任人的責任。
本報記者 劉曦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