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平15貧困村收入年均超12萬
本報訊 記者 張濤 通訊員 歐陽春霞 投入550萬元捐建大陂小學,成為我市第二輪 “雙到”最大單項捐建項目,投入300多萬元建起石陂村幼兒園,多達16 次開展捐資助學活動,投入資金達145.8萬元。記者昨日從市扶貧辦了解到,第二輪“雙到”扶貧幫扶中,深圳南山區以長遠發展與短期發展相結合,內在動力與外在動力相結合,集體經濟發展與貧困戶脫貧相結合,村容村貌整治與文化建設相結合,力爭把連平縣15 個幫扶村建設成為“富裕、美麗、平安、文化”鄉村,取得了明顯成效。
相關熱詞搜索:連平 貧困村 收入 據了解,南山區采取“一村一策、一戶一法”幫扶措施,因人而異,因地制宜,確保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至少掛上1 家農業龍頭企業或農民專業合作社,有就業意愿的貧困戶每戶至少轉移1 個富余勞動力,目前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平均增加到 10036.55 元,村集體年收入平均達到 12.73 萬元。該區還把創建“平安鄉村”活動當作民心工程來抓,投入150 多萬元資金幫助貧困村全面安裝了治安監控攝像頭,并與縣公安局治安信息網聯接,做到 “人防”與“技防”相結合,2015 年15 個貧困村實現“無刑事案件、無治安案件、無民轉刑案件、無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無火災等災害事故”。
在此基礎上,南山區還圍繞“環境整潔”,大力開展幫扶村“美麗鄉村”建設,幫助 15 個貧困村進行整村規劃編制,大力實施農田、水利、交通、衛生和環境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興修水利設施、建設村道、架設橋梁、安裝路燈、修繕衛生室,在每個貧困村新建垃圾池、購買垃圾處理設備,改建、新建農房,貧困村公共基礎設施和衛生環境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該區還著重在發展特色產業、入股工業園、勞務輸出等方面下功夫,增強貧困村、貧困戶自身“造血”功能。3 年來,該區幫助15 個貧困村回購高新工業園股份,村集體每年可收益3 萬元;投入1700 多萬元幫助貧困村發展大蒜、金萱高山茶、油茶樹、鷹嘴桃、三華李、貢柑、仙草種植和黑山羊養殖等8 個主導產業項目,豐產后村集體可望獲得長期穩定收益。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