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婦幼保健院開展義診活動 免費篩查8千余人
醫生在現場進行義診宣傳。
為強化廣大人民群眾預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嬰傳播的意識,切實有效控制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嬰傳播的發生率,提高婦女兒童生活質量及健康生存率,1 月31 日,河源市婦幼保健院在茶山公園舉行了預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嬰傳播義診宣傳活動,活動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
群眾意識有待提高
“母體患有艾滋病、梅毒、乙肝,新生兒因母嬰傳播,患病的幾率極高,但只要在孕早期進行干預,如患有乙肝的孕婦分娩后,新生兒在出生24 小時內必須進行預防接種;患有艾滋病和梅毒的孕婦分娩,新生兒要接受抗病毒治療,通過這些干預治療,新生兒患此類疾病的阻斷率就可達到90%以上。只不過,現在部分群眾仍談‘艾’色變,談‘梅’ 色變,部分孕產婦在懷孕時拒絕艾滋病、梅毒、乙肝檢測,導致早期檢測率低,給母嬰健康帶來風險。”因此,市婦幼保健院項目負責人劉志祥認為,相關方面的宣傳活動很有必要,群眾要提高意識,重視孕早期檢測。
義診活動受到群眾好評
當天,活動以擺放宣傳板塊、發放宣傳知識手冊、現場講解等多種形式向咨詢的人們講解了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嬰傳播的危害性,預防和治療措施等知識。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母嬰傳播疾病知識,認識到母嬰傳播疾病不僅關系個人及家庭幸福,更關系到社會的和諧。
來自龍川的小伙子小葉說,他的身邊有女性乙肝患者因為怕被歧視,隱瞞自己的病情,最后導致新生兒被傳播乙肝。“原來,乙肝患者是可以生下健康寶寶的,而且還是免費的。”小葉表示會把這一信息傳達給身邊的朋友,讓更多的人早發現早治療,孕育健康下一代。
免費篩查孕產婦8238人
據了解,我市于2011 年底開始實施預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嬰傳播項目,實施對象為孕產婦及兒童,項目內容包括對孕產婦開展艾滋病、梅毒、乙肝疾病篩查(整個孕期享受一次免費檢測),艾滋病或梅毒篩查陽性孕產婦給予確診及干預措施,其所生的兒童實施母嬰阻斷治療及隨訪18 個月;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孕產婦所生兒童給予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治療。隨著項目進展及各項物資到位,全市具有助產服務的醫療保健機構逐漸開展艾滋病、梅毒、乙肝免費篩查服務,艾滋病孕產婦及所生嬰兒給予免費治療和相關補助,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孕產婦所生新生兒給予免費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據統計,2014 年,市婦幼保健院共免費篩查孕產婦8238 人,為1051 名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孕婦所分娩新生兒免費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提供安全助產服務等,保障了婦女兒童健康。
接下來,市婦幼保健院仍將主動為所有孕產婦提供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的檢測與咨詢服務,并為孕產婦提供全面、綜合、系統的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的干預服務,在孕婦初次接受孕產期保健時,醫院就主動、免費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相關檢測,盡早為感染孕婦提供干預措施,醫療保健及轉介服務。希望通過全面覆蓋式的服務,在減輕患病孕產婦家庭經濟負擔的同時,能夠喚起廣大“準媽媽”們進行孕早期疾病篩查的意識,從而將新生兒通過母嬰傳播而患傳染性疾病的幾率降到最低。
本報記者 鄭婷影 文/圖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