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聞網由河源晚報社主辦!新聞網旗下: 在線數字報 | 新少年
          當前位置:河源新聞網 >> 新聞 > 社會熱點 > 閱讀新聞

          習俗被淡忘 僅剩下吃和玩 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被稀釋

          市區舉行老年節游園活動,吸引眾多老人參與。譚興孚 攝

              千百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曾經有著諸多的風俗和文化內蘊,然而,隨著工業化社會腳步的加快,一些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不斷被稀釋,傳統的習俗也不再被重視。它們,被淹沒在現代化的洪流中,慢慢地走向沉寂。

               重陽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在以前,重陽這一天,遍插茱萸,攜友登高,飲菊花酒……這都是必不可少的節目,客家人也有重陽登高放風箏的習俗。而現在,和許多其他傳統節日一樣,重陽節也漸漸在人們心頭淡去,只留下登高遺俗,似乎可有可無。而重陽節亦為“老年節”,更是為許多人所不知,一如尊老愛老的中華傳統美德,亦在這個時代大打折扣……

               重陽,寂寞的登高

               上筆架山的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蜿蜒而上,攜妻挈子,扶老抱幼,三五成群,好不熱鬧。有一部分人是習慣了每個周末都來爬爬山,而更多的人,則是趁重陽節出來應應景,縱使許多的習俗都已消失不見,登高,卻是頑強地保留了下來。

               “哎,真想不明白,我是為何要離開舒服的空調,在這大熱天里,累個半死來爬這山的。”通往山頂的石階上,一個女生氣喘吁吁,淌著汗水的臉在陽光下曬得黑紅黑紅。“重陽節,不出來登高還叫重陽么?”旁邊的朋友鼓勵她,兩個人繼續攀爬起來。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一路上,她們談論起這首詩,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大概在許多人心里,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也凝聚成重陽的幾個意象——登高、茱萸、思親。只是現在,似乎除了登高,被銘記的,已經很少了。記者采訪了多名市民,說到重陽的習俗,很多人都表示除了爬爬山和平時沒什么兩樣。

               記者了解到,其實在客家地區,重陽節也稱作“九月節”,是年尾大節,流傳著“ 過了重陽無大節”之說。這一天,很多地方的人們要帶著小孩登高爬山,在高山上放風箏,謂可避邪、避瘟疫。其中放風箏是客家地區的特有習俗,寄寓著祈求平穩安定,過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愿望。只是現在,這樣的習俗,即使老一輩人,也多已忘卻了。

               傳統消逝,重陽只是縮影

               其實重陽節,又稱“登高節”,為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有著眾多美麗的習俗。賞菊是重陽節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漢代的《西京雜記》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菊花酒在古代被視為可以祛災祈福,是重陽必飲的吉祥酒。而茱萸,曾經重陽佳節的必備之物,被人們稱為“辟邪翁”,現在也已經很少有人知曉了。記者在筆架山登山途中向許多人詢問此物,竟無一人識。

               重陽節的現狀只是傳統節日的一個縮影。作為我國民間傳統的三大節日之一的端午節,卻被韓國申請為文化遺產,而這,與國人平時對待傳統節日的消沉態度息息相關。譬如元宵和七夕是中國的情人節,但是節日的氛圍卻遠不及國外的情人節來得濃厚。實際上,現在許多傳統節日逐漸淪為只剩下吃與玩,看不到文化,忽視了節日的內涵。

               很多人都感嘆傳統節日味道越來越淡甚至變味了。“這很大程度上和媒體、商家的推波助瀾有關。商家為獲得更多的利益利潤,在洋節時進行大肆炒作和促銷優惠活動,造成洋節比傳統節日更熱鬧,影響人們特別是年輕人熱衷追逐外國節日。而媒體對洋節的宣傳報道也比傳統節日更多,使大家對洋節的了解甚于傳統節日。教育特別是歷史文化教育的缺失使學生缺乏歷史文化情懷,不能深入了解傳統節日,也是造成此現象的原因之一。”記者在登山途中和一位王姓先生交談,他對此深切嘆喟,他說,這也反映了當前社會重視經濟利益而忽視歷史文化保護的一種傾向。

               消沉中,也有希望

               傳統節日的消沉,也在許多人心里敲響了警鐘,他們開始力爭以自己的行動來改變這一現狀。

               河源理工機械教學部和河職院客家文化學院的一群師生就在以行動踐行著對傳統節日的捍衛。他們舉著彩旗,在自己登高望遠之余,還沒忘記向旁邊的人介紹重陽的一些知識。河源理工的黃老師說,平時學業繁重,外出游玩的機會并不多,重陽登山可以鍛煉身體,緩解壓力,親近自然,他們還希望通過自己的宣傳,可以勾起人們對重陽古風的慕懷,更好地傳承我們的節日和文化。

               “傳統節日是民族文化認同感的表現,是一個民族的根,它的淡化不利于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高,民族凝聚力的增強,保護和傳承傳統節日,就是保護民族的未來和希望。”一位學生說。

               現在,與傳統節日的消沉相對應的,是官方和民間對于它們越來越多的重視。2007 年,發改委決定將清明、端午、中秋3 個中國傳統節日定為法定節假日,幫助人們銘記和弘揚傳統,而現在,全國多地也開始組織一些活動,留駐和弘揚一些傳統節日的習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蘊。今年的重陽節,與往年相比就有了些新的內容。

               1989 年,官方曾將重陽節確立為“老年節”,取其九九與“久久”同音,而秋季乃一年收獲之黃金季節之意,而今年起,重陽節作為“老年節”更被列入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明確。其實重陽節素有登高、敬老、賞菊、佩茱萸的習俗,只是很多都被人忽略了,再次明文確定為“老年節”,其實也是對重陽敬老傳統的再度弘揚。

               有誰了解他們的寂寞?

               九月九這一天,相關部門在茶山公園舉行了游園活動,許多老人為之喝彩。而這,其實也是在提醒我們:我們總是以為養老,便是讓老人衣食無憂,而往往忽略了老人心靈的需求……

               許阿姨已經近六十了,今年重陽,全家人一起去爬筆架山,這是她夢寐以求的時光。以前,她總是呆在家里,或者去外面隨便晃晃,日子過得單調而重復。去年年底,家里添了個大胖小子,那些漫長的時間終于有得打發,每天逗逗孫子,推了他去茶山公園見見陽光,日子也不像往常那么無聊了。但許阿姨還是會經常感覺到孤單,已經好久,沒有人陪她好好聊聊天了。

               “不是不想多陪陪母親,是真的抽不出時間,以前,忙著工作忙著賺錢忙著結婚生子,現在又要忙帶孩子忙著賺奶粉錢,小時候總是想等自己長大了好好孝敬父母,等長大了才發現,我們的生活也有了許多要在意和忙碌的事,分給父母的時間和關心也就越來越少了。”許阿姨的兒子在一旁感嘆。

               一路上,許阿姨都在絮叨,說孫子又重了幾斤,前兩天被蚊子叮了個包包還沒好,說上幾句,總會回憶起兒子小時候,一家子發出和和美美的笑聲。山腳下已經蜿蜒了好長的一段路,而老人,似乎一點也沒覺得累……

               當他們的世界只剩下兒女

               像許阿姨這樣的老人還有許多,他們衣食無憂,只是心里總有些空落落的。子女也孝順,然而似乎總是很忙,很少有時間和他們說說話,他們試圖做點什么的時候,子女會告訴他們,“老了,就認吃認穿,好好享福,不要操那些閑心”。甫入暮年,還可以帶帶孫兒,然而當兒孫都已經長成,他們就無可奈何地陷入一種徹底的孤獨,“老了,沒用了,等吃等穿等死”,這是許多老人口中常見的自嘲,老伴健在尚好,若只剩自己孑然于世,便連個說話的人也沒有,和狗狗說話,和墻壁說話,和拐杖說話,孤單地熬著他們的日子,只有在后人回家的時候,才會“活過來”。

               當我們的世界越來越寬廣,他們的世界卻衰老得只剩下我們,我們總是以為自己已經很孝順了,好吃好穿,逢年過節包個紅包,對于他們“老小孩”的任性,也給予了足夠的包容……只是,我們經常會忘了,我們身處于萬花筒中仍時常感到孤獨,老人經常只是孤清地重復著一成不變的生活,他們的心靈世界,又會何等的空虛和孤寂?

               “工作太忙,假期太少,想多陪陪老人也是有心無力”,“生活壓力太大了,還房貸養孩子養家糊口,忙得像無頭蒼蠅一樣,有時候也就顧不上了”,“沒辦法,上學和工作都在外地,回去一趟不容易,這些年對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就虧欠了”。老年節當日,筆者和筆架山登山的人群閑聊,大體得到了這幾類答案,而每次打電話回家,也多是報報平安,叮囑幾句,很少有人和老人深入地談談心,也不知該如何談起。

               孝心,成就最美麗的風景

               王先生在登山的時候見到了很感人的一幕:一位中年婦人扶著年邁的老父親,正一步一步緩緩地下山,老人頭發花白,身子有些佝僂,可能曾經偏癱過,一只胳膊還蜷著,手也伸不開,嘴角朝一邊歪著,腿腳也不靈便,婦人笑得一臉親善,柔柔地跟老父親說著話,老人家精神很好,歲月在臉上刻下的溝壑在陽光下折射出柔和的神色。

               “他們很幸福,女兒一定很孝順,所以父親偏癱了也沒有放棄,老人家日子過得舒心,所以堅強地站了起來,現在還能來爬山。”王先生的眼睛濕潤了,他的父親在文革中辭世,母親很年輕就守了寡,含辛茹苦地將他們拉扯大,后來,母親遇到了一個和善的男人,本來已經走在一起了,結果因為他們幾個孩子的反對而分開。最后,幾個孩子去了外地工作,老母親只得孤苦一世。他告訴記者,現在失偶的老人很多,受傳統觀念及其他諸多因素的影響,老人再婚往往會被子女阻撓,而這,其實也是不尊重老人的生活和情感,如果可以重來,他一定會選擇鼓勵。

               老了,生活的世界越來越小,也更希望得到陪伴,只剩下自己的獨身老人,子女便是全部的牽掛和依賴,就算“老兩口”都健在,也不要以為他們彼此有了依靠就可以放心,“家里沒個孩子,沒活氣”,不止一次聽老人這樣說起。在他們心里,家人的陪伴,是遠遠比“孝敬的紅包”更加親切和期待的事情。

               本報記者 岳超群 見習記者 肖漩

          相關鏈接

               何謂“重陽”

               大家都知道重陽節,但為什么叫“重陽”?多數人都不清楚。其實,重陽節在農歷中是九月九日,因為《易經》把天地萬物化為陰陽兩類,陰代表黑暗,陽則代表光明、活力。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是奇數,屬陽,九月九日是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九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之意,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據史料考證,重陽節始于遠古,形成于春秋戰國,普及于西漢,鼎盛于唐代以后,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后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相關熱詞搜索:傳統節日 文化內涵


          上一篇:市直7所中職學校的1.8萬中職學生可領去年秋季退費
          下一篇:40余民工被拖欠工資向法院求助 法院開設綠色通道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更多 >>

          熱度排行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案例展示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黄色一级毛片免费| 精品精品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 69免费视频大片|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电影网| 91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不卡 | 狠狠躁天天躁中文字幕| 全彩调教侵犯h本子全彩网站mj| 男人边吃奶边爱边做视频刺激| 免费看黄色a级片| 污污的软件下载|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自慰| 欧美最猛性xxxxx免费|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精品网| 欧亚专线欧洲s码wmysnh48|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日韩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麻豆日日躁夜夜躁| 日产精品一卡2卡三卡4乱码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去区首| 怡红院怡春院首页| 一本大道道无香蕉综合在线| 在线看欧美成人中文字幕视频 | AV无码免费看|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地址 | 欧美人猛交日本人xxx| 亚洲中文无码a∨在线观看|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性欧美黑人巨大videos|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高清视频 |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麻豆| 337p日本大胆欧美人术艺术精品 | 77777_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 色一情一乱一伦色一情一乱一伦| 啊灬啊灬别停啊灬用力啊免费| 特级黄一级播放| 亚洲欧美乱日韩乱国产|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久久乐国产精品亚洲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