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著力打造生態宜居城鄉
如何爭當打造“廣東綠谷”先鋒?東源縣在今年年初召開的中共東源縣委六屆三次全會上,就已經做出了總體部署——建設發展之谷、生態之谷、幸福之谷。而今,時間已經踩在了2013 年的尾巴上,東源縣這項工作到底進展如何,自然有一串詳細的數據和真實的生活圖景為它作答。
美麗的萬綠湖。陳仕平 攝
生態之谷
萬綠之都活力東源
東源縣始終將生態優勢視為其未來發展力、競爭力的源泉,在抓整治保生態上狠下功夫,發展質量得到持續提升。在過去的一年里,東源縣繼續關注萬綠湖、東江水域生態環境,投入1000 多萬元,深化整治,完善機制,購置執法和清污船只,初步建立起萬綠湖、東江水系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城鄉清潔工程不斷鞏固提升,順天、澗頭、半江、新回龍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全面完成;投入 1000 多萬元提升鄉鎮垃圾填埋場水平。林業生態進一步鞏固,大力開展治綠復綠工程,成功競得2013 年度“廣東省生態公益林激勵性補助競爭分配資金”8000萬元。
發展之谷
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靠前
在過去的一年里,東源縣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是:前三季度,生產總值62.2 億元,同比增長12.3%,增速列全市縣區第1 位; 農業總產值17.1 億元, 增長 4.3%,增速列全市縣區第3 位;工業總產值103.8 億元,增長15.6%,增速列全市縣區第3 位;工業增加值30.1 億元,同比增長18.8%,增速列全市縣區第1 位。同時,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7 億元, 增長 37.1%,增速列全市縣區第1 位;稅收收入 7.97 億元,增長24.5%,增速列全市縣區第 1 位;旅游總收入22.4 億元,增長21.3%,增速列全市縣區第2 位;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187 萬美元,增長124.1%,增速列全市縣區第1位。
“三賽”活動效果明顯
東源縣圍繞“三賽”活動中關于園區建設的要求,部署開展“園區建設加強年”活動,制定并認真實施“一園四區”五個《建設方案》,取得了明顯成效。在招商引資上,積極實施“走出去,引進來”方針,1-10 月,全縣在談項目26 個,意向投資74.9 億元;簽約項目11 個,合同投資總額達43.5 億元。此外,東源縣還著力抓投入建項目,全力落實 “四個一批”要求,始終保持在建一批、投產一批、儲備一批的良性循環。依托本土資源優勢,著力抓聚集鑄鏈條,主導產業特色初顯。
幸福之谷
“十件實事”呈上答卷
今年年初,在中共東源縣委六屆三次全會上,東源縣提出要實施善治東源工程,建設社會和諧縣,進一步加大民生事業投入,辦好“十件實事”,如今,一年過去,答卷也已經呈上。
“十件實事”已基本完成目標。6 個鄉鎮“創強”進展順利,城鄉清潔工程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四館一宮二中心”(縣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青少年文化宮、職工活動中心、老干活動中心)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果,產業轉移園區的提質擴容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工作崗位,完成了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的既定任務。同時,東源縣還完成了鎮村的規劃編修工作,在全省率先實現了城鄉規劃全覆蓋。此外,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養、高齡老人生活補貼標準,提高新型合作醫療報銷比例等目標都已一一實現。
給五保戶和高齡老人“漲工資”
從今年1 月1 日起,東源高齡老人新補(津)貼標準開始執行,實行按季度發放,共有9481 名高齡老人享受到了這項福利:80 周歲以上老人每人每月補貼30 元,31 名100 周歲以上老人,則每人每月補貼300元。
同一日起,全縣城鄉低保對象新保障標準執行,城鄉低保對象7446 戶21820 人(對比2012 年,核退低保對象22136 戶24203 人),農村保障標準從最初保障補差標準每人每月22 元提高到109 元,城鎮保障標準從每人每月30 元提高到242 元,達到了省定的標準。
與此同時,五保戶的供養標準也得到了大幅提高。據了解,東源縣現在共有敬老院 18 所,已保五保對象2842 人,其中集中供養 456 人,以往每人每月供養標準250 元,分散供養2386 人,每月180 元,也是從今年元旦開始,兩者實施統一供養標準,皆提升到了每人每月395元。
從10 月1 日起,東源縣又實行五保戶供養標準按照不低于全縣上年度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60%發放,即每人每月420 元。至此,該縣提高高齡老人優待水平、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養標準已全面完成。
本報記者 岳超群 特約記者 何小流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